传感器是多学科的高技术聚合物,被称为“工业工艺品”。当前,传感器正在向智能化、微型化、多功能、低功耗、高精度等方向发展。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,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,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,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。因此可以说,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,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。
传感器市场面临的挑战
关键技术:当前,我国传感器技术还不够成熟,传感器设计技术涉及的知识很多,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技术突破和创新。
人才匮乏:高端人才一直是各大行业的重点需求,传感器也不例外,而相较于热门行业,传感器行业的高端人才异常稀有,我国传感器行业相较于国外起步晚,该行业涉及的知识较多,要求知识面广,新技术层出不穷,人才培养起来较为困难,因此,行业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。
产业化能力:我们的产业化能力还不足,目前还不足以独当一面,技术的落后,行业发展规范尚未形成,导致国内的传感器产品不配套且不成系列,重复生产、恶性竞争的现象的多发,使得产品可靠性较差、低端偏移较为严重,产业化程度与品种和系列不成正比,只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。
资源不集中:国产企业较少,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,大企业较少,盈利能力不强,资金、技术、企业布局、产业结构、市场等方面都变现出分散的状态,资源得不到有效集中,产业发展也迟迟无法走向成熟。
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,人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产业化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并应结合我国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,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,结合疫情、国际摩擦升级与环境变化产生的具体影响,做好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,配置相应资源,梳理规范和标准等。
如何应对挑战
想要发展传感器行业,首先要做的是掌握关键技术,做好顶层设计。把传感器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核心,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,分层次、分阶段的持续培育和支持。挖掘产业中的问题,弥补短板与瓶颈。从产业体系和链条中的具体问题入手,解决工艺技术、产业化瓶颈、市场供需矛盾、人才引领作用(特别是企业家人才)、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。其次是,政策精准配套,资源持续配置。结合地方产业配套政策资源,设立国家产业化专项政策,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,针对产业化进行持续引领与指导。最后,持续评估效果,及时调整实施方式。按照产业化层次、阶段、步骤进行分段评价与考核,根据实时状态及时修正和调整实施步骤,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更大的机会成本。